欢迎来到—远东复合技术有限公司!
站内搜索
新闻资讯
产品中心

三道“模具”磨砺出首席技师

发布时间:2016-06-02点击量:1818

    5月27日,在远东复合技术有限公司拉丝车间内,赵洪海挥舞着双手,绘声绘色地为宜兴日报社记者描述着铜杆、铝杆是如何拉丝变成电缆的。在如巨龙般的拉丝机上,粗大的铜杆、铝杆通过不同模具端口,慢慢被塑造成需要的形状。其间,模具的准确选择是拉丝好坏的关键,不仅要考虑精度,确保拉丝质量,还要科学设置模具数量。赵洪海说,模具数量设置过多,重重“端口”会影响生产效率;而数量设置过少,铜杆、铝杆通过模具端口渐变过程太快,会发生断裂,欲速而不达。


    2007年,赵洪海进入远东复合技术有限公司工作。9年时间里,他从一名普通拉丝工成长为负责3个车间的技术班长,华丽转身成为一名知识型、技术型、创新型复合人才,并先后获得省企业首席技师、全国技术能手、无锡市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。刚刚步入不惑之年的赵洪海的渐变过程,也宛如电缆的成型,经过了“模具”一道道的挤压。

  “苦学”是塑造赵洪海的第一道“模具”。电缆制造是技术活,尤其对一个没“触”过电的新手来说,要熟悉电缆设备并非易事。进厂的前两年时间里,他舍弃了所有业余爱好,每天“两点一线”地往返于家和单位。上班琢磨实际操作,下班看书学习钻研,经常熬到深夜。为了他,爱人也时常陪着“赶考”,深夜起来为他做点心,一碗面汤热了又冷,冷了又热,怕他累垮了身体。在单位学习操作工艺时,他更是废寝忘食,即便已经是公认的“高手”,仍然没有丝毫松懈,一学就是好几个小时。按他的说法,“拳不离手,曲不离口”,理论和操作样样都不能放松。影响拉伸的因素、模具的种类和应用、拉丝润滑方式等这些关于电缆生产的书本和实践知识,都被他学得滚瓜烂熟。

  “苦练”是塑造赵洪海的第二道“模具”。为提高生产质量和效率,公司经常会从瑞士等国引进大拉、中拉等国际尖端电缆生产成套设备。面对这些见所未见的洋设备,赵洪海没有畏惧,而是全程跟随外国专家,从材料选用到设备操作,再到产品质量检验,每一道程序在外国专家讲解后,他都要先摸索一遍,遇到问题及时请教,直至完全弄会为止。他还将设备与产品的专业术语、显示数据和操作要领等一一记录在册,晚上回家反复温习。为了尽快让洋设备投入正常生产,赵洪海既要按照生产环节摸索操作程序,又要培训技术工人,确保整个系统正常运行。为此,他一方面因人施教,一方面根据自己掌握的知识,对操作规则进行充分整合,编制出一套切实可行的中文操作规程。这套规程让普通工人也能一看就懂、一学就会,可操作性强,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,被工人誉为“赵氏操作法”。2013年5月,因为他操作经验丰富,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慕名与他合作编写了《拉线机的作业流程与标准》视频教材,如今这一“赵氏操作法”已被远东列为标准化操作规程,用于对公司员工的实践培训。

  “创新”是塑造赵洪海的第三道“模具”。自从事电线电缆行业的那一天起,赵洪海就细心观察每一道生产流程,扎实的基础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给了他创新的勇气,这份勇气也鞭策着他从一名操作工向研发人员转变。2013年,公司引进14条管式退火生产线,主要生产0.10mm-0.80mm退火软线。生产过程中,铜丝极易氧化变色导致产品报废,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。赵洪海反复尝试最合适的抗氧化剂和乳化液配比,科学改进生产工艺,终于使生产出的软铜线质量大大提高,常温下可以放置4-6个月而不会被氧化。2013年8月,他还对公司所有高速铝拉机循环式润滑冷却系统进行改进,从润滑油池的设计改造,到配模工艺的调整,再到增设离心式过滤机,大大改善了润滑效果,使润滑油使用寿命由原来的6-8个月提高到12-18个月,由此每年为公司节约成本近百万元。2014年,赵洪海还独立发明了上引法冷轧无氧铜杆的焊接方法(即采用两端退火、小电流、大顶锻压力的焊接方法),大大降低了焊接头的断线问题,提高了生产效率。目前,此方法已广泛应用于公司及周边的同类企业。